本網訊 9月2日,首都影像傳媒、攝影美術、器材研制等方面的專家學者齊聚國家航天局,參加中國軍工記協和中國新聞攝影學會聯合舉辦的“太空新聞攝影技藝運用研討會”。此次研討會得到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和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
最近,“神舟十二”航天員在太空傳回的高清影像引起極大反響,特別是兩位航天員第二次出艙,用頭盔攝影機首次完成“太空攝影記者”新聞影像自主拍攝任務,并成功實現超高清傳輸,引發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長徐祖根在研討會上講話 李毅成 攝
中國軍工記協理事長孟華向大家介紹了航天科技工業的總體情況,歡迎新聞界和攝影界專家們為中國航天員太空攝影獻言獻策。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長徐祖根表示,舉辦太空新聞攝影技藝運用研討會很有意義。記得兩年前中國新聞攝影學會與航天員交流太空攝影業務時,就提到要爭取讓航天員走出飛船,超越舷窗到太空中去拍照。兩年后這個目標就實現了,說明我們國家太空攝影的技術裝備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今后我們不僅要繼續提升太空攝影的裝備與技藝,還要進一步幫助航天員提升攝影素養,把航天人的工作經歷和精神風貌更好地展現出來。
研討會現場 李毅成 攝
國防科工局新聞中心音像處處長李陽介紹了先進影像技術在國防科技科普中的應用情況。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攝影負責人徐部介紹了航天員影像訓練和太空攝影工作情況。中國新聞攝影學會航空航天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軍工記協影像專業委員會主任牟健為介紹了協助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進行太空影像研學服務工作情況,并運用航空攝影實踐經驗和理論研究成果,對新近的太空攝影熱提出學術分析建議。他表示要以加強太空影像表現力建設為抓手,開展航天影像和太空記者技藝運用的深入研究,為中國航天員太空攝影技藝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副會長雷聲、副秘書長季春紅,中國攝影報社社長趙迎新及媒體記者、天文攝影家、器材專家、科普專家等40人參加研討會并發言。中國軍工記協將總結歸納研討內容和觀點,形成建設性意見,供有關航天部門和航天員參考。
7月21日,幾內亞灣,夾雜潮濕水汽的西南季風并未停下它奔赴北非大陸的腳步。在進行自行車沖刺間歇鍛煉等活動后,航天員湯洪波回到臥室,拍下這張照片。航天員湯洪波 攝
8月24日21時29分,核心艙組合體劃過北京上空時,航天員聶海勝拍下這張北京夜景。照片右側金光熠熠的“星星”就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天員聶海勝 攝
8月24日21時41分,太平洋上空,核心艙組合體的太陽能帆板如同引領中國航天邁向浩瀚宇宙的指針,指向遙遠燦爛的未來。航天員聶海勝 攝
8月13日,印度洋上天氣依然多變。在完成艙內機械臂操控訓練后,航天員湯洪波與他的兩個小牛玩偶一同等待前方祖國的大美河山。航天員湯洪波 攝
·如何用街拍少女人像
·DxO PureRAW 2:多功能、高速度
·復眼成像技術給速滑館裝“天眼”
·國產廠商成屏下攝像技術生力軍
·索尼最輕 F4 恒定光圈
·記錄我的滑雪熱愛,就用 EOS R5
·三星W22 5G搭載攝像折疊屏
·劉湘晨和FX6的紀錄片創作故事